“区域有品牌,国内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商学院

教授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教授观点>>正文

商学院党委书记林西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商学院跨越式大发展

在深入实践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www.28365-365.com党政领导班子结合学院发展的实际,在全院教职工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为推动实现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思想解放的高度决定赶超跨越实践的力度,商学院以发展论坛为载体,创设思想解放的学院文化氛围。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强大思想武器。我院党委领导班子历来重视思想解放,近年来也相继组织了一系列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特别是学院通过每年一次的商学院发展论坛。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研究,决定从2008年起把商学院的发展论坛作为一个制度定下来,规定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利用三天左右的时间举行一次商学院的发展论坛年会,让全院教职工围绕学院发展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切的问题,广开言路,共谋学院发展的大计,让所有的教职工都参与到学院发展的讨论。发展论坛上,全体教职工对学院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困境以及发展道路进行大讨论,打开了学院发展的思路,解放了教职工的思想,有力的推动了全院教职工的思想解放,也为学院的领导者和教职工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统一了全院教职工的思想,为学院的大发展、大跨越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践和思想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作为生产和传播思想的大学更是应该承担思想解放的先驱,思想解放的高度决定了赶超跨越实践的力度,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引领新时代的新实践。www.28365-365.com作为建设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管理思想发动机,将高举解放思想这面旗帜,继续以发展论坛为载体,既解放思想又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赶超跨越,不断向国内一流大学看齐,真正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和最前沿的经济管理思想。

二、思想解放的方向引领实践的方向,商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对外交流等工作,推动跨越式发展。

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通过讨论,学院发展建设的方向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对外交流等几个方面,并逐渐形成共识,引领学院的发展实践。

1、稳规模,提质量,不断加大办学知名度。

www.28365-365.com成立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不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在逐年提升,逐渐产生区域性国际影响。办学规模上, 2010年本科生人数2500人;全日制科学型硕士研究生523人; MBA学员2300人;留学生人数达到300多人。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风生水起和东盟贸易区的发展,商学院的区域性地位越来越重要。四年来,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院的区域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扩大。2009年年末,欧洲权威商学院排名机构EDUNIVERSAL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世界年会上公布了2009年度全球1000所最佳商学院名单,www.28365-365.com在中国商学院排名中列入“有地区影响力的优秀商学院”之列,在该等级中排名第5位(共15名),在中国商学院中排名第28位,荣获两棵棕榈树奖 。

2、师资队伍是学院的根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思想的讨论,学院认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因此,学院从师德和师资培养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学院非常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一方面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学院学术风气良好,学术交流比较活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师德教育,与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几年来,我院有27名教师获得学校 “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有9名教师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二是加强师资培养。教师为教育之根,根深才枝繁叶茂,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环节。学院高度重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及师资培训力度,重视教师学历提高,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目前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是37.52%;教授47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比例是30.72%。同时,学院自2008年6月成功进入 “中国西部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即“淡马锡计划”,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结成对子,在三年时间送培18名任课教师和12名教学管理人员,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和职称结构的优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平台,搭建平台才能提升档次,商学院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

学院对全院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的建设与申报进行了全面规划,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商学院新增学位点建设方案与组织实施暂行办法》、学科建设冲刺论文立项奖励等一系列特别措施,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富的学科建设支撑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软环境。一是获得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突破,二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的突破,三是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列入博士点建设行列,获得应用经济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四是获得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点等。这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具体成绩,有力的搭建了商学院学科建设的平台,为商学院下一步的赶超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科研是学院实力的展现,商学院通过完善科研机制,科研成果斐然。

通过机制创新,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科研机制不断完善。学院根据国家、自治区、广西大学科研工作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制定和修改了《www.28365-365.com科研管理规定》、《www.28365-365.com科研奖励办法》、《www.28365-365.com出版资助管理办法》、《www.28365-365.com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等,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全力支持和积极鼓励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科研。

科研成果突出。5年来,我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此外还获得1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取得,实现了广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是我区首次获得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次项目。单是2010年,我院就获得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近五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约5000万元,超额完成学校下达任务的40%以上。从2009年起每年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 2010年学院科研经费已超过1570万元,2011年达2000万元。我院科研项目和经费已连续5年以上在文科学院中排位第一,每年比全校其他文科学院经费总和还要多。近五年来,学院出版专著50多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

5、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终极目的,商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教学质量提升成绩显著

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文科实验室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支撑。由于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8年,在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努力成功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了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成为广西唯一的文科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试验中心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我国西南区最好的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不仅为提高我院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重视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重视本科教学。我院全面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把本科教育质量工程作为一项提升我院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五年来,学院共建设有校级精品课程四门,区级精品课程一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广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并获校级教学名师1名。

三是加强教材建设。近五年来,我院获区级“十一五”期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研究项目2项;获校级“十一五”期间优秀教材立项重点建设项目2项、一般建设项目1项。获校级优秀教材奖1项。

四是教学研究取得可喜成绩。学院大力提倡党员教师带头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四年来,学院共获区级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7项、委托立项4项;获校级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20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还组织出版《经济与管理教学研究论文集》一本,共收录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论文64篇,有力的促进了我院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是重视研究生教学。学院确定“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完善规章制度为抓手”的工作方针,在研究生教育中推行导师组组长负责制度。组织召开导师会议,发扬民主,共同探讨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学管理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学校研究生处的指导和领导下,我院对12个已经招生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与修订。

六是重视MBA教学与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知名度不断提高。近年来,MBA的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及学费收入都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同时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得到了全国MBA教指委的高度好评。2007年6月,我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MBA华南联盟峰会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进一步提高了广西大学MBA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MBA在校学生达到了2563人,比2006年历史同期的454人增加了2109人,增长了464.54%,创历史新高。经过努力争取成功进入 “中国西部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同时与区党委组织部、区财政厅等单位合作举办MBA研究生班,获得自治区财政厅MBA、EMB教育基地建设经费共计550万元。

5、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交流日益加强,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流动机制和“面向国际、鼓励高新”的模式,加强学术交流,拓展联合办学渠道,建立教学科研合作新模式。四年来,我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每学期都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近五年来,我院共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交流活动达100多人次,共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作学术报告50多人次,我院成功举办了 “2006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企业管理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院长(系主任)联谊会、2012年中德物流研讨会等高档次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

三、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赶超跨越的进度,学院营造勇于担当、敢于突破的人文氛围,通过思想大解放实现实践大发展、大跨越。

在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商学院通过解放思想,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赶超跨越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回顾商学院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对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认识到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软硬件发展水平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因此,只有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引领新的实践,让每一名“商院人”都有勇于担当的品格、敢于突破的勇气,才能真正实现赶超跨越。

一是要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商学院是直接面向应用经济管理人才的学院,全国商学院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如果安于现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就会坐失发展良机,最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真正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进一步强化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为开创学院新局面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要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担当的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握机遇,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是硬道理。www.28365-365.com在广西处在龙头的地位,但面向全国,面对东盟,我们还底气不足。因此,不能满足于做“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患得患失、缩手缩脚,平平淡淡过日子,不思进取。只有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进一步加强赶超跨越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院的规划,来评价我们的工作和业绩。近年来,学院虽然抓住了EMBA办学、扩招MBA、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实验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的成功申报等重大机遇,为学院赶超国内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毕竟起点低,与国内一流大学差距还在加大,因此,这些成绩只是赶超路上的一小步,要居安思危。

三是克服观念陈旧、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战略思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抓重点、保急需的原则,推行项目管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了一些大事: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扩大MBA培养规模,硕士、博士学位点申报,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申报、开办EMBA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学院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带动作用,实现了质的飞跃。实践证明,越是干大事业,越需要改革的魄力,越需要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克服本位主义、狭隘封闭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面向东盟,树立特色,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抓好学院的自身建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广西的发展已经日益紧密地同全国全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视野狭隘、目光短浅,自我封闭、以邻为壑,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就会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我们要始终立足全局,树立世界眼光,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东盟研究为特色,充分进行国内国际交流,提升办学质量和品位,推进学院发展的新跨越。


总之,风生水起北部湾,www.28365-365.com迎来了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最佳机遇,历史赋予商学院在这一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而崇高的使命。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学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上台阶、科学研究上档次、行政管理上效率、学院文化和精神家园建设上层次,全院教职员工同心同德、锐益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实现商学院大踏步跨越式发展的壮观局面!

上一条:阎世平:商学院EMBA是企业家从成功走向卓越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