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一文中,司马迁记载了吕不韦的传奇故事。吕不韦原本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商人,他不仅拥有商业才能,还在秦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故事开始时,吕不韦从邯郸带回了一位擅长舞蹈的美女赵姬,并且发现她已经怀孕。赵姬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吕不韦与赵姬的关系复杂,尽管她怀孕并非吕不韦的亲生子,但他依然决定将赵姬送给了秦国王子异人(即后来的庄襄王)。吕不韦协助庄襄王回到秦国并最终继承了王位。庄襄王即位后,按照约定,吕不韦被任命为相国,并被封为文信侯,拥有蓝田的十二个县作为食邑。不久之后,他的封地又被转为三川郡的洛阳,食邑更是达到了十万户。吕不韦权势滔天,主导了秦国的政治。

然而,庄襄王年纪轻轻便去世了,13岁的嬴政继位。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辅佐嬴政,但随着嬴政的成长,吕不韦心中渐渐感到不安。他担心如果嬴政亲自执政,自己的权力将不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吕不韦决定采取行动。

公元前239年,嬴政21岁,准备开始亲政的前夕,吕不韦推出了自己主编的《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编纂的文集,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天文等多个领域,且融汇了儒、法、道、墨等多种学派的思想。吕不韦不仅将这本书公开,甚至还在咸阳市场的门口张贴,宣称凡能改动书中一个字者,将奖励一千两黄金。这个举动本意是向嬴政及大众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权威,但没想到最终适得其反。嬴政认为吕不韦这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产生了对吕不韦的敌意。

此外,吕不韦与嬴政的母亲赵姬的关系也是导致嬴政不满的一个因素。庄襄王去世后,赵姬独守空房,寂寞之下决定与吕不韦重燃旧情。为了掩饰自己的行径,吕不韦安排了大阴人嫪毐进入宫中侍奉赵姬。嫪毐深得赵姬宠爱,两人甚至有了两个孩子。嬴政后来亲政后,嫪毐为了自保,企图发动政变,试图推翻嬴政,扶持赵姬与自己的儿子继位。然而,政变很快被嬴政镇压,嫪毐被除掉。

在这次事件中,吕不韦的角色显得非常复杂。有说法认为他参与了镇压,也有说法认为他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这使得嬴政对他更加不信任。经过一番思考,嬴政决定收拾吕不韦,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第二年,嬴政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虽然许多大臣为吕不韦求情,但由于他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嬴政决定暂时宽恕他,让他回到洛阳的封地。然而,吕不韦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各国的名人纷纷前来看望他,尽管他失去了官职,但依旧威望显赫。嬴政深知吕不韦若东山再起,自己必将受到威胁,于是下令将他与家人流放到蜀地。吕不韦在流放途中喝药自尽,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一生。

吕不韦去世后,嬴政为了彻底断绝后患,下令驱逐吕不韦门下的所有门客。如果是三晋人,他们被驱逐出境;若是秦国人,且拥有六百石以上的俸禄者,也被免官流放;未曾临丧的门客全部被迁出咸阳。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凭借其聪明才智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但最终却因为过于心狠手辣、忽视了皇权的威胁,迎来了自己的终结。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一旦权力受到威胁,即使是曾经的盟友,也必将被铲除。

从吕不韦的一生来看,尽管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且帮助秦国取得了强大的政权,但最终还是因为过度自信和权力欲望的膨胀,未能避免被清算的命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